当前位置: 首页> 定了!绵阳未来城市新中心,轨道交通、中央公园……
  • 定了!绵阳未来城市新中心,轨道交通、中央公园……
  • 2023-08-18 09:42:00
  • 随着一纸官宣,绵阳开始呈现出“西进”大趋势。自此,新区的区域、功能和板块,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绵阳的未来城市新中心、科技城新区的先行示范区、山水城市的生态标杆区”的高定位,仅此一点,就足以引爆全城!

    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到科技之心、再到如今的直管区(启动区),绵阳新区规划几经变化,终于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绵阳的未来城市新中心也终于被官方盖章!

    如果说直管区是之前集中发展区核心区的升级版,那么如今的直管区启动区就是原来的“科技之心”!大致范围没有变,只是范围分别往北、南拓宽了一点。

    “五核”:科技之心,人文之心, 体育之心,生态之心,生活圈中心,承担各主题功能板块的核心功能及配套功能。

    从用地布局上看,新的规划做了一些功能优化,提升了绿地、体育用地等比例,商务、商业等配套沿城市主轴和城市之心布局。

    乍一看,除了面积大一点,布局结构优化了一些,好像就没啥变化了。

    以科技大道、绵宏路为城市主轴,打通绵阳城市动脉;以科创大道、龙界路、界青路、普明北路、绵盛路为框架,编织新区宏大的版图;一张纵横交错、密集笔直的棋盘路网上,功能主次分明。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规划仍然保留了一条轨道线路!

    从目前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这条线路在直管区(启动区)设了3个站点,分别是龙界站、界青站、科技大道站。

    而今年10月份,绵阳发改委表示,我市当前正在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待基本指标满足后即可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回看《官方回复!绵阳轻轨有望了?》

    交通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大动脉,而在更高阶的发展形态中,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尤其是对于一张空白的新区,如果有了轨道交通的助力,其对于人口的拉动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的。

    相较于传统的板块集中式功能布局,新的规划则注重响应了居民需求结构的发展趋势。

    在以居民为中心的社区生活圈里,学校、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都均匀地“散落”在步行范围内,直接打破了原有的用地界线、行政界线,将居住空间还原为真实生活的空间,而不再是抽象的功能地块。

    这就和城市的“去中心化”一个道理,去掉整个社区的中心,避免资源向一个地方集中,强调资源的共享性。这样,只要你住在社区里,那不管是你是住在最南边,亦或是最北边,你都能在固定的时间内,享受到社区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便利,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绵阳作为一座山水之城,新区在规划上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自然肌底。

    结合安昌河水势的内在秩序,依托鼓楼山等生态资源,建设城市级综合商务服务功能和公共服务集聚,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特质的未来城市新中心,彰显地域多元文化特色,打造为融合山、河、湾、城,独一无二的科技城新区先行示范单元。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绵阳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原有的城市建成空间不断侵蚀周边的自然生态空间。规划对整体的自然与城市的联系考虑较少,城是孤立物质载体,自然是城外之境,人在城里自然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气息。

    而新的规划顺应城市空间肌理,以科技湖作为切入点,规划大片的矩形状绿地,一直延伸到城市内部,结合周边的商务金融建筑、机关单位,形成“山、水、城”的视廊体系,整个城市主廊,大开大合,也充分展现出绵阳海纳百川的气魄。

    新的规划里,除了沿道路而建的城市绿廊外,还有1个市级综合性公园、1个专类公园、1个中央公园、3个社区公园和4个游园。并且在规划图里还标注了“300米”、“500米”的字样,很明显,规划的背后是绵阳对“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动实践!

    未来,在科技城新区,高楼天际线与绵延不绝的中央公园相互辉映,市民推窗见绿、推门见景,这样的诗意生活想想都令人期待!

    在“人—城—产”的新逻辑下,新的规划打破传统城市布局,城市中心不再是单一的商业商务中心,而是以人为本,描绘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公共开放空间。

    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作为未来复合型中心城区,在湾心处,设置了大片的文化用地和体育用地,目前体育用地已经开始进入征地程序,将用来修建体育中心。

    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中央公园……以公共开放空间,打造24小时城市休闲活力带,以高人气带动城市消费,进而激发城市的隐形经济价值;结合周边的商务金融中心,一座生机勃勃而具有向心性的新城市中心正逐渐朝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