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交所:禁止金融、房地产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 北交所:禁止金融、房地产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 2023-08-16 08:58:12
  •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北交所不仅定位服务中小企业,更是聚焦支持创新发展。11月12日北交所正式发布IPO审核标准,明确禁止金融、房地产、产能过剩、淘汰类、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等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企业申请北交所上市必须充分披露创新特征,保荐机构也要充分核查申请上市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整体上看,北交所的相关政策和之前的精选层保持一致,同时也与沪深交易所的制度保持衔接。

    这81家发行市盈率平均达到24.84倍的公司,对应的行业名单是——

    不禁让人想起北交所“1号指引”里的明令禁止IPO的行业名单是——

    新与旧的交替,冷漠且直接。

    回想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市时,仅1993-1998年的6年间,就有23家大中型房企在A股或港股上市。

    2006-2009年的4年里,又孵化了35家房企成功上市。至今,在A股和H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已经超过130家。

    如今,地产和金融真的过于“水乳交融”了,偏差也就来了。

    用央行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在近期的会议上,央行的原话是——

    “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合理的新开工项目要能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类似的话,11月12日银保监会在会上谈及“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时候也说过——

    “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简而言之,现在的大势是实体、是新兴科技,银行要“守本分”,去帮助实体经济发展,房地产现在是类金融产业,严重脱离实体二字,所以要谨慎管理。

    所以我们看到了,房地产融资的全面收紧,看到了三道红线、差别化按揭政策、LPR房贷定价机制等切入点很细的金融制度。

    看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集中供地大降温,民营房企几乎不敢拿地。

    也看到了,裁员、降职、降薪、欠薪…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房企上演。

    这场景,一度让人想起2019年的区县城投。

    最先打破“城投信仰”的那一批平台,有的区县级城投债,甚至还没有一笔公开的实质性违约,但其实已经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2021年,最先打破“房地产信仰”的这一批公司,很多也还没有触发债券或理财的实质性违约,但其实,已经合并四五起、裁员两三轮了。

    然而,还会有很多房企被迫裁员、降薪、违约、出清,还会有不少地产人被迫辞职、赋闲、就业、转行。

    当然,也有很多人还在猜想——黄金时代会否摆回?

    毕竟在1998年-2021年的“中国房地产周期脉络”中,很多人看到过连续4-5年的政策收紧,而且是3次。

    历史上,似乎每一次收紧,都是救市收尾。那么历史会重演吗?

    以往每一次收紧,过滤掉的企业,没有现在这么大且多;以往的每一次收紧,也没有如今的环境复杂、决心坚定。

    时光流转、大势更迭,时代的车头新旧交替,似乎无人能拉住呼啸而去的经济马车。

    但大时代的裹挟下,没有人不是弱势群体。

    因为旧的增长模式已被淘汰,而新的增长模式尚在探索,在中国向上跃迁的过程中,社会必须快速地改变,个人也不得不快速地转变。

    哪有什么对错之分,只是努力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争取一丝确定的生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