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年房改开始,中国的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0-2020年中国住房市值从23万亿元增加到418万亿元,增长18.2倍,年均增长15.6%。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的大开发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任泽平认为主要有三个标志:
任泽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城镇化率17.92%,中国80%多是农民,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和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是息息相关的。大量的人口进城,也带来了强劲的购房需求。”
“城镇化基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第二个阶段是都市圈城市群化,中国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了。”
“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是64%,城镇化的速度客观来讲也在放缓。”随着城镇化进程接近尾声,房地产发展也将进入新阶段。
衡量一个房地产市场增长前景的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人均住房面积,一个是套户比,而这两个指标,中国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谈到人均住房面积时,任泽平认为:“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从改革开放前不足10平米,增长到2020年近35平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他又分享了套户比:“一线城市套户比低于1,未来还有一定需求;三四线城市已经超过1.1,再加上17-18年棚改货币化,很多低能级城市,年轻人走了,户均住房甚至可能超过两套。”
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住房需求已经饱和,任泽平认为未来中国约70%的城市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因为没有新来人口:“东北鹤岗一套房子几万块钱没人要,杭州深圳房子每平米几万抢不到。为什么?核心还是人口流入所带来的需求以及购买力。”
任泽平:“我们现在的生育率是1.15。是什么概念呢?美国是1.9,法国是1.8,德国、英国是1.6-1.7,号称世界上前几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最严重的日本是1.3。我们的总生育率偏低。”
“我们的婴儿潮在62-76年,那时的生育率在6以上,也就是每对夫妇生六个以上。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开始下跌。”
“62-76年出生的这波人影响了中国的房地产进程。中国房地产98年房改以后为什么会有黄金20年,是因为这批人赶上结婚生子要买房。为什么最近大户型卖得好,是因为这批人要换房。”而随着出生人口的下跌,房地产的人口红利也在消失。
“买房的主力人群是20-50岁,20岁之前没能力买,50岁之后不需要了。按照统计显示20-35岁是首次置业购房,35-50岁是改善性购房。”
2014年以来,置业人群见顶后开始回落,购房需求迎来峰值,这是跟过去20年的最大不同,也是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更为剧烈的深层次原因。
从长远看,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房地产税为核心推动二次房改,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和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房地产,从各方面观察来看,现在确实到了政策出手的临界点,主要是保交楼和房企重组。
一方面,加大对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支持力度,长短兼顾妥善应对局部停贷现象,重点是保交楼保复工保民生,给予强有力的金融工具支持。
另一方面,对于还在正常运转的房企包括民营房企可以加大支持力度,能坚持到现在说明管理层基本面还是过硬的。
可以考虑由这些优质房企牵头并购重组整个行业,每个这样的房企配套一个AMC和财团,给予金融工具配套。再不出手可能就晚了,就可能错过时间窗口。
行业内部的并购重组,比外部的要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助于房地产软着陆、行业结构优化、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以及保交楼老百姓安居乐业。
“中国建了那么多房子,到了今天,房地产还有没有空间?有,中国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空间在都市圈、城市群人口流入地区。”
他认为人口向头部地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人口流入区域,从原来的四六分化、三七分化变为二八分化。根据泽平宏观和智联招聘的联合研究数据,全国的330多个城市,人口流入的只占20%。”
任泽平:“我们研究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后发现,人口大迁移是都市圈化、大城市的胜利。大家知道,美国在过去上百年,人口源源不断地从中部地区流入到东西海岸都市圈城市群,结果就是广大的中部地区房价长期滞涨,两大海岸线房价不断创新高。”
“再来看日本。在过去的上百年,人口源源不断的往三大都市圈迁移。日本1.3亿人三千六百万在东京都市圈,韩国5000万人中2500万在首尔都市圈。”
任泽平认为中国也正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口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这些地方集聚。中国未来城镇化大约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空间,未来的人口流向就是19个城市群,重点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区域中心城市。”
具体来看,2000-2010年粤、浙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91.0万、85.0万人,2010-2020年粤、浙增量分别为216.9万、101.4万人,江苏两个时期分别为56.2万、60.9万人。
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迁移集聚,带来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分工、规模效应、创新创业、住宅投资等机遇。到2030年,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四大都市圈、19个城市群。
“为什么年轻人愿意来大城市?因为一二线城市拼的是才华和勤奋,回到老家拼的是关系,只有来到了一二线城市,你才能有更公平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任泽平还通过对比东京的人口容量,认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长还有很大空间:“北京是2200万人,上海是2400万人,如果城市规划包括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能够规划的好,这些城市应该正常都应该超过三千万人,北京可以再增加800万,这个城市就会变得更有活力。”
任泽平认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要判断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房地产周期,它影响因素非常多,区位、人口、货币、产业等等。
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在长期来说,是人口。一个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根基还是在人,一个地方如果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不仅房地产繁荣,其他产业也会繁荣。” (文章来源:泽平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