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所有问题指向消费,如何提振消费?
  • 所有问题指向消费,如何提振消费?
  • 2024-05-14 08:59:19
  • 郎咸平并不是一个唱空主义者,近日的观点却比较悲观,他认为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问题出在消费。

    这不是什么秘密,我们说当前经济有三重压力,需求不足是第一重压力,其他两重压力不过是它的延伸。

    当经济的浪潮连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时,那源起的中心早已经是波涛汹涌了。

    走到街上转一转,就会感觉到市场的萧瑟。很多熟悉的店门消失了,一些铺位挂牌转让,曾经火的跟公园似的万达广场,也失去了人头攒动的景致;至于主题公园停停开开,收入不过是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反差最大的还是楼市,随便哪一家中介,都懒洋洋地坐着一个玩电脑的员工,一问人呢?全去开会了。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消费决定了市场需求,需求则问道于生产,于是,企业开始忙碌了起来,资本也在贪婪驱动下源源涌入,改变了劳务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业开始增加,居民整体收入提高,伟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进入了下一个太极轮回。

    这就是消费的驱动力。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消费始终如同基石,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依赖投资拉动整个经济。当投资失去了消费端的支持,就将是难以逆转的金融风险。

    如果消费开始萎缩,那么,供给端必然会出现生产过剩。一大群企业在抢一块不够大的蛋糕,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平衡法则,弱势的企业必须压缩生产,全面降低人工成本,失业率创出新高,灵活就业群体越发地灵活了;而就业不足又进一步拉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需求不足的矛盾彻底深入骨髓。

    我们的投资,背后的逻辑是土地财政,因此,房地产的占比极高,消费的萎缩也必然集中反映于楼市。这时,靠政策之手托起来的楼市销量崩塌,房企无法正常收回流动性,资金严重不足,纷纷倒闭,于是,楼市悄然降价,更要命的是一些楼盘无法如期开工,银行只是一个旁观者,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市场信用链就这样在一个不良的预售制下脆断了,楼市失去了预期,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

    房子更加卖不出去了,刚需转向观望,誓与土地财政拼耐力;富人对未来房产的保值功能也失去了信心,加之早晚会兑现的房产税和遗产税,富人们更是心怀恐惧,二手房变现异常困难,谁还会在这样的时间窗口投资房子呢?所有限制令取消也不会扭转房地产的颓势。不要高估了市场,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不总是对称的。

    房子是最大的消费,至少在中国,基本决定了消费端的潮起潮落。

    很多人说,未来经济的关键在消费,那么,也同样可以说明年经济的关键在楼市。

    有人说楼市必须救。如果是在半年前说这句话,主要救的是地方财政,如果是现在说这句话,救的就是中国经济了。

    以楼市为主战场的消费既然这么重要,政策上做了什么推动?

    政策主要是运用货币工具,这也可以说是诱多,加杠杆而已。这个诱多起作用了吗?

    我们对民企加大贷款力度,甚至也做了适度的降息,一轮下来,动静不大,既然是生产过剩,救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这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十二万亿的减税退税与贷款,不但没有让中小微企业恢复生机,而且,倒闭的趋势还没有停止,130万市场主体退出,30万家企业注销,这并不是全部,更不是结束,因为,有更多的经济主体已经名存实亡。我们看到的只是翻飞的浪花,而不是深外的潜流。

    最近,还是在加大贷款力度,降低门槛及利率上着力,也就是说,还是在做量的堆积,这样下去,恐惧只会继续漫延,消费心理进一步转弱,事实上银行的居民存款一直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

    于是,不止一个专家开始出馊主意:发放消费国债。这意义不大,因为消费的重心是房子,不是二师兄,一人发个千把块钱,多吃了几顿红烧肉,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我也出个馊主意,学习加ND。说是可以免息贷款30万美金,五到十年期,提前还的还可以减免5万美金的额度,是不是真实的信息不知道,因为感觉也太好了点。太好的东西都是梦,算了,当笑话听吧,我们不学西方那一套,估计也没人敢提这样的建议。

    问题是,消费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但是,现在还看不到给力的政策。是因为我们的胃口太大了,还是因为都太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