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有躺平的资本?
  •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有躺平的资本?
  • 2024-05-14 08:57:13
  • 躺平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姿态。奈何生存、房贷、养育等多方面的压力让中年人想躺却躺不平,想上上不去、想下不敢下,卷不动,躺不平,很多人不得不过上了45度人生。

    40岁,我换了新的单位,类似于事业单位,但是没编制的那种。本意是想在工作上躺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的。但是,当每个月查看那少得可怜的银行入账时,还是会有深深的失落感。

    队友的工作工资也不高,如果出差还能有一些补助,上半年因为疫情,他一直呆在本市,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收入却比能出去做项目的时候少了。上半年,我们计算了家里的收支,发现竟然存下什么钱。想到还有上百万房贷,队友心里异常紧张,我也时不时地感到焦虑,这是妥妥的45度人生无疑了。

    究竟什么人才能有在工作上躺平的资本呢?

    像马化腾、马云,还有赚他一个亿的这类处在金字塔塔尖的人,咱先不谈,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优质打工人凭自己的能力在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的。

    《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给出的财富自由参考标准:在一线城市,财务自由最低门槛为19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两辆车、6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

    我们小区一个在游戏公司工作的90后,年底的时候就分到了200万的分红,这还不算他的工资。如果能保持这种赚钱速度,他在90岁以前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2. 有家底的人

    环顾我现在的单位,90%以上都是本地人,什么是本地人?就是有自家建的小别墅,除此之外,还有自购的一套甚至几套住房的人。这些人对工作的要求大体是安逸、稳定。他们收入不高,也不一定有很多存款,但是他们没有生计压力。可以在父母的小别墅和自购的小家之间随意居住。我有个同事,也是个二胎妈妈,就是放着市区的两套住房不住,要在郊区跟爸妈一起住别墅。

    日本的宅文化十分流行。很多年轻人,过着不工作、不买房的低欲望生活。而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安心啃老的啃老族。他们或者因为自身,或者因为社会的原因,放弃成长,心甘情愿像猪一样毫无愧疚地躺平。

    据曾经在社区工作过的同事说,我们附近小区就有一个这样的烂人。他70多岁的老妈靠政府发的补贴午餐过日子,但是老妈领了盒饭自己却不吃,带回家给宅在家里不工作的儿子吃。而儿子每天买三个馒头,给老妈吃。这听着像是故事里故意编出来的极端事件,但的的确确是在真实的人间上演。

    希望大家有机会成为第1、2种人,不会成为也远离第3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