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底开始,全国各地的烂尾楼出现了业主停贷潮,即停止归还银行按揭贷款。
面对各地出现的大量烂尾楼,中央政府把“保交楼”的任务压给了地方政府。
但由于经济下滑,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大幅度减少,几乎所有地方政府的财政都捉襟见肘。
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能已经存在着无法收回的信贷风险,让商业银行继续追加投入启动烂尾楼,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撬动,解开“保交楼”循环的死结,终于迈出了重要和实质的一步。
有媒体统计,全国烂尾项目超过300个,但这一定不是最终数字。由于现在已有超30家房企出现了暴雷或实质性违约,对于这些房企而言,很难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而这些房企的在建和在售项目很可能将陆续甚至快速进入烂尾状态。
如果不紧急阻止这一趋势,危机将急剧扩大。
在5月、6月有所复苏的基础上,7月的金融信贷数据、房地产销售数据等再次大幅下滑,进而使整个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足以证实这个判断。
7月,一线城市、二线和三线代表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分别下降12.9%、45.8%和27.9%,同比分别下降5.9%、44.7%和62.2%。(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三部委的通知同时也明确了:
在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的同时,对逾期难交付背后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项目原有预售资金被挪用的,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责任。
“保交楼”,但绝不能保那些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和人员。
对那些违规抽逃监管资金的烂尾项目,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银行的有关人员,当然也包括当事房企的有关人员,必须追责。
当然,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来说,“保交楼”仅仅是包扎伤口止血,深层次的危机依然是市场信心和预期。
这一信号,几乎可以断定后天(8月22日)将要公布的本月LPR将下降,甚至可能幅度较大,而LPR的下降将惠及包括存量按揭在内的所有按揭购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