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该《报告》中,17家房企表示他们“天然处于被动地位”,但大部分网民还是持不同意见,更有网民直言,“和开发商相比,购房者更为弱势”。
事实上,这是第一次有如此多开发商集体向地方政府反映他们遭遇不合理的客户维权事件。
第一次,就有意思了,到底是毒苹果,还是肥美的螃蟹,总是要试一试的呗?
信的名字很长,叫做《关于请求维护营商环境、增强房企投资信心的纾困解难报告》,乍一看还以为是什么救市举措建议。
信的字里行间,都是在诉说“开发商们受委屈了”,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下要点:
2.现在是个楼盘就要维权,我们压力更大了
诉苦完了,就提出明确的要求,从他们的三大要求来看,可以说是相当霸道。
第一条,打击业主“恶意维权”。什么叫“恶意维权”?“恶意维权”的界限在哪里?房企可以雇佣法务维护房企利益,业主是否也用权力雇佣律师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条,约谈自媒体,还要封杀自媒体。自媒体该不该约谈,该不该封杀,是听房企的吗?房企一声令下,自媒体就要被封杀?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舆论监督。如果房企都能要求政府封杀自媒体了,那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何在?
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实在地说,就算我本人也是在房地产开发商一方工作,端着房地产的饭碗的人,对于这样的事情发生,着实是大大出乎了意料,合肥同行们的这波操作,直呼看不懂,只能说好家伙,完全是想象力突破天际,胆子肥到失心疯程度的做法。
在当下的经济和政策环境,谁给了合肥本地这些开发商勇气,摆出这么一副高高在上的主人姿态的勇气和动力的?梁咏琪和动力火车么?
事情出来以后,吸引了大量目光和关注的,是合肥政府。
面对这份开发商群体联名,咄咄逼人,姿态拉满的所谓报告,完全就是烫手山芋,拔了安全栓的手雷一样,就看合肥政府如何接招,又如何出招了。
在这场“维权”行动中,不管业主有没有恶意,但精致的利己主义私心是有的。房企呢?同样如此。双方都去政府那里闹,都以自我利益为最高准绳,对双方都是不公平的。
很现实,这就是考验地方政府“端水”艺术造诣的一次现实案例。
事件后续:合肥开了一个会,然后是事件如何发展的?
不得不说,这一次合肥政府处理这个在外界看起来非常棘手的纠纷和问题上面,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优秀表现:
联名维权的一众开发商,对后续事件带来的预判里面,肯定没有想到这种可能,就是遇到了合肥硬茬回复,强硬处理。
合肥不但风投做得好,对社会复杂形势的处理也是到位的,直接就给了开发商们一个清脆的耳光,完全不按原本市场和媒体所想象的剧本走:
很多舆论观点本来以为合肥官方一定会“拉偏架”,一定会压着业主不再维权,说不定还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抓几个人。或者“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宁人了事,和事佬一贯传统”?
在开发商集体“上书”后,合肥召开了全市房地产问题治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开会定基调:房地产开发应该是良心工程,要全面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对查实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抽挪资金、虚假宣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企业,严格依法依规追究,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要暂停其参与在肥开发、建设和监理新项目资格。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管理部门审计监督,必要时要依法依规开展延伸审计。
嗯?不是开发商群体联名盖章来维权的么?怎么开个会研究的问题,都是开发商群体那些见不得人的猫腻和风险呢?
这气氛,非常到位了。这是在收拾不规矩的开发商和房地产管理部门,然后解决问题。
这是明确了哪怕是不合理诉求也是极少数,即使是极少数,也要沟通,不要强来,更别指望政府动用警力为你们站台,最后强调了对违法违规不手软。
合肥的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有理有据,绝对算得上顺民心,解民情,暖民心,值得点赞。
当然,集合了人中龙凤的合肥政府部门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开发商说业主“恶意维权”,但政府并不认可,反而直接指出了开发商群体的弊病和软肋,这是第一重敲打回应。
舆论高地站住了,合肥还建立了一个系统来解决问题:
建立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市房地产问题协调处理机制,下设六个工作专班,畅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双方反映问题渠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全市房地产领域存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坚决遏制住增量问题发生。
正常来说,到这个份上,开发商群体也该看清风向了,很有意思的是,几天之后的8月17日,大概是觉得合肥市房地产问题协调处理机制让自己不满意,于是有些开发商“躺平”了,有些问题的解决也不配合。
没想到合肥政府完全没有当和事佬的意思,态度严肃,力度到位,又把开发商群体,按在地上摩擦了一波:
据“合肥发布”消息,8月17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再次主持召开化解房地产问题专题调度会。会上提出,对查实存在有明显质量问题、违规销售、抽挪资金、虚假宣传、超容减绿、故意“躺平”等行为的,严格依法依规处置,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
开发商以污蔑业主“恶意维权”开头,结果从第一回合就被打了个闷棍,现在想用“拖字诀”,想用“躺平”来表达不满,没想到合肥完全不吃这一套,直接掀桌子,直接表态“对查实存在有明显质量问题、违规销售、抽挪资金、虚假宣传、超容减绿、故意‘躺平’等行为的,严格依法依规处置,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
合肥政府并没有给开发商好脸色,并且在后续开发商躺平姿态显露的情况下,目标精准,态度坚决,直接下场,把开发商的问题直接揭了个底朝天!
开发商们万万没想到吧,本以为大闹一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连带着自己的一系列问题都曝光了,因为业主也不是吃素的。
一封联名维权信,一点好处都没讨到,还被反手按在了地上被教育敲打了一番。
这个事件的处理和态度,对于合肥这座城市而言,绝对是赢民心的加分大项,没有争议。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其实走向已经很清晰了,合肥面对开发商创造的新名词“恶意维权”还是很有定力的,保持了清醒的思维方式,而且处理手法成熟老道,没有被开发商带节奏,可供全国各城市学习:
在当下复杂的就业形势、房地产销售局面下,面对业主和开发商的纠纷,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出于利益诉求,直接就站到开发商一边,那样会激发出全国层面的舆情事件,难以收拾。
最重要的,合肥政府这一波反击,不仅赢了民心,获得了认可,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市场恢复了信心,对政府部门门口的那句口号,有了更强的公信力认可:为人民服务!
合肥这茬事出来,不同的角度,其实可能得到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需要用中立的角度来进行一个分析。
客观来说,表面上是合肥官方敲打教育了开发商,但是实质上,这是一种治标治本,有长远考量的正确做法。
试想一下,如果官方和开发商沆瀣一气,拉偏架,搞什么政府为资本强势集团保驾护航,遮掩问题的事情,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那么做,合肥今天不会有“风投之城”和新一线超新星的成就和地位。
短期看是对房企强势,长期来看,实际上是对合肥土地财政运行,楼市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最合适的应对手段。
这绝对是地方政府协调供需关系和资本市场关系,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和案例。
而这一次合肥本土的开发商群体,不好意思,注定成为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了。
万事开头难,或许合肥政府的做法,能够给全国各地城市管理者,带来很多现实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就这个事情而言,合肥这座城市,值得高看一眼。在营商环境和市场管控上,开了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好头。
资本主导和高高在上的卖方时代落幕,才是人间真实。
2022年都8月份了,现实也应该给出足够的警示和教育了。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不要有什么幻想了;
卖方主导,拿捏市场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不要还活在过去;
资本为王,一切向钱看的经济运行逻辑,已经不复存在了,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和价值语境了。
所以才会有合肥本土开发商集团们的这般魔幻反常,完全不看环境趋势,自以为是的愚蠢表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一次不懂遭教育了,下一次恐怕连哭闹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然,作为同样是房地产行业中的一员,内心肯定是希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运行,市场的繁荣昌盛,这一点并没有冲突。
想法和现实,永远都有差距的,再强的个体也不可能和时代和趋势和环境作对为敌。
只有安全,才有稳定,只有稳定,才谈得上的持续和发展,时代不一样了,玩法和认知,也该跟着升级和调整,才是正途。
只有健康,长期存续的生意,才有想象力,才有未来可言。
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在当下中国经济特殊阶段,有一条最重要的主线,不能忽略:
是否能够抓住这条主线,直接决定了很多城市,很多行业,很多生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发展结果和生存状态。合肥能发展到到今天,这条主线,毋庸置疑,抓的很好。
以上,就是基于合肥房地产经济领域的热点事件,进行的一次专题跟进分析和观察研究,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