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被烂尾楼“选中”的年轻人,何以为家?
  • 被烂尾楼“选中”的年轻人,何以为家?
  • 2024-05-13 08:32:44
  • 打开热搜,满屏都是有关烂尾楼的消息,一字一句地扎进易凡的心口。

    这几年,易凡受了太多这烂尾楼的罪,也咽下了太多关于房子的苦。

    他扯着嗓子喊,可就是没人听得见,像罩了层玻璃。就算听见了,也没人帮得了他,因为隔了层玻璃。

    可这玻璃,实在太硬太厚,困住了太多的人:

    丽君和亮亮是对90后小夫妻,整日的念想就是能在郑州买下一套房做婚房。

    他们从汗水里攒,从牙缝里省,投进了俩人全部身家,背上102万贷款。

    为了还贷,丽君挺着7个月的孕肚上班,遇到调薪工资降到2000,本打算买块肉吃,到最后却拎回家一块豆腐。

    他们笑啊,笑啊,笑着把自己的一点一滴记录在网上。

    后来,听人说房子暴雷,特意跑到工地看进度,看到有工人在干活,又燃起信念:“每个月来一次,再来27次我们的房子就盖好了。”

    是啊,明明再过2年就能搬进他们自己的新家了,怎么突然就真的停工了?

    在昆明开川菜馆的陈春燕,买了套房想着在云南安下家,房子却悄没声地停了工。

    这面没有毫厘收入,那面还要不停地往无底洞里塞着房贷和房租。

    踩着高跟鞋,拉着女儿,爬上十一楼。没有门,也没有窗,可陈春燕偏是下定了决心要住在这没完工的“水泥堆”里。

    枕头边放上剪刀和锤子,就在这住下了。就算有人半夜砸铁门吓唬她,她也要和女儿住在这,住在自己的家。

    你看啊,这玻璃罩里各生百态,「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过都是些古早虚妄的美梦。

    我也梦过,这家的模样

    可毕竟「父母在,不远游」,刻在中国儿女骨子里的牵绊随着年岁增长而日益强烈。

    何况,立业先成家,他也想给自己爱人承诺一个稳定。

    2019年,易凡掏空腰包30多万分期入手了郑州远郊盘96平的刚需房,准备一家三口住。

    尽管离市区远一点,好在价位合适,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多小时的通勤,不过这点"痛苦"也早在大城日日的消磨中习惯了。

    选房之前,郑州就早已有烂尾楼盘臭名远播,这也让易凡特意留了个心眼,选了本地名气更盛的康桥集团。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康桥此后,竟夜夜沉默。

    康桥那云溪,南龙湖的网红楼盘,也是易凡权衡后的选择。

    从医疗到生态,从教育到娱乐,听那被包装好的天花乱坠的卖点,仿佛易凡捡到了个天大的宝贝。

    选号、排号、选房子、首付分期、签贷款,售楼处一屋子的人相互挤着,争着抢着往幸福的彼岸奔。

    每次杭州到郑州的车程,那么长,又那么近。

    正式签约的那天,幸福的安稳就一股脑儿地冲击着易凡。

    "女朋友喜欢晒太阳,边栋朝南的连通阳台,阳光应该很好,她还能在阳台养花呢!"

    购物车里装着选了好久的家电终于能下单了;

    父母来了该怎么安排好小住。

    这些易凡都想好了,统统都想好了。

    甚至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旁边从幼儿园到大学资源齐全,孩子22岁前能一直走读,光是想想都幸福得让人心暖。

    明天,明天!我们就能住在自己的小家了。

    任凭窗外风雨琳琅,我们有一处歇脚、一隅安身,千万盏灯火里终于也快点亮属于我们的那束光了。

    可究竟是不是苍天无眼,不能给普通人砸下泼天的富贵,甚至连我们亲手挣来的安稳也要夺走?

    我该怎么喊,才能被听见?

    似乎厄运来得,不是那么的猛烈而无声。转头想想,倒也有迹可循。

    2020,刚转了年,易凡就收到客户经理的信息说是"早还分期,可以优惠"。

    可手里哪有闲钱,遗憾之余心中警铃大作:"这难道是在回笼资金?康桥不会是没钱了吧?"

    年中刚过,易凡又收到消息,说是车位打折,入手优惠。

    他有些疑惑,可毕竟多年名声背书,众口称赞的大企业总不至不负责至此。

    何况,网上能搜到的信息无不昭示着楼盘后续几期的售卖仍旧火爆,易凡也就没真往心里去。

    奔往幸福的路上,倒也不总是太顺,脱离了大环境的温床,打拼也更显艰苦。

    工作本就疲惫至极,偏又遇上租房中介跑路,皮包公司赖账,这苦怎么就咽不完呢?

    可每次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看着康桥发来的「家书」,抿着唇、咬着牙,也能从心里挤出力气。

    说得多好啊,谁能不向往一个漂泊的终点?

    可这太平盛世,撑着易凡走过关关苦难的,也是这么小小一封写着康桥施工进度的家书。

    2021年7月,郑州突遇洪水,满目疮痍,疫情也开始反复,收入没有了保障,生活要靠硬捱,可雷打不动的还贷日仍旧无限透支着信用卡。

    年末,一期进度缓慢,二期完全是停工状态,一期陆续有业主收到延迟交房的通知。

    再放眼看看整个郑州房地产,哀鸿遍野,延期的延期,停工的停工,破产的破产。

    但作为二期业主的易凡,离交房日还有大半年之久,说什么都显得没有力度,说什么都会被以此搪塞。

    “这么大体量的公司真的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安慰自己。

    有些慌乱,有些不敢相信,却仍然抱着一丝侥幸的希望加了很多个业主群,想着拿到手一点一手消息。

    拖着、扛着、盼着,没想到等来的是康桥家书的停更。

    赶紧联系自己的客户经理,收到的回复还是那句听了千百遍的“疫情好些,就恢复正常施工。”

    22年,春节刚过,康桥上新闻了,事态比想象的更严重。

    在延期公告里,疫情、洪水,甚至连秋收、割麦都成了拖延的借口。

    疫情压缩了收入,却半点没能减少房贷、房租和生活的成本。

    楼盘群里的业主,有物流司机、有电子厂员工、有搬砖工人也有种地的乡民,哪个不是掏空家底攥回个两手空空?

    业主们集结到一起准备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他们去了售楼处,去了开发商,去了康桥总部。

    真是应了他们的名字:沉默,再沉默,沉默是日日的康桥。

    别说是把他们当做“花销百万的尊贵客人”了,甚至都没人把他们当“人”待。

    只有口出秽语的保安拦在门口推推搡搡,就连挺着大肚子的业主也被狠着心一把推在高温的碎石子地上。

    上诉,再上诉,收到了催促康桥复工的回函,本以为能有个舒心结果。

    到头才发现,三月去维权被安抚说四月复工,等四月再去,就说五月,五月去说六月......

    而康桥的工地上,永远只有两三个人在干活,工头在旁边举着手机拍照。

    二话没有,拍完就走,这些照片就会再成为搪塞业主最有力的证据。

    本该高楼林立、灯火万盏的场地上积水混着泥土发出阵阵恶臭,随处可见的建材垃圾凌乱地堆着。

    一次又一次的无疾而终,终究是消磨了所有人的耐心。

    不但房子没了,还要背上30年一刻不停的贷款,生活只是堪堪过去,谁又有能力高消费?

    易凡的儿子不满半岁,和妻子住在老家,自己在杭州城中村租了个1500的单间,一天吃喝用度不敢超过40块。

    每次维权,易凡都要请假从杭州赶回郑州,再坐动车,心境却全然不同。

    真的扛不住了,现实压弯了男儿挺直的背骨。

    可他的生活里,本不该有这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打乱了易凡后半生的安稳。

    他太寻常了,他只是千百万个被困在烂尾楼里最“大多数”的那一个。

    做着不敢辞职的工作,拉扯着刚出生的儿子,养活着老家务农的父母。

    没有住进烂尾楼那么破釜沉舟的决绝,也没有曲折惊心的故事供流量主们传播消耗。

    他的经历更没有悲惨到万人听之绝望的地步,但我知道,这对个体而言不亚于山崩地裂。

    他用力嘶喊着,声音穿不透那层玻璃罩;他拼命锤着玻璃,千万个碎茬扎进肉里。

    他没有做错,他本该安稳的人生凭什么要承受这些?

    他说他再也不会买房了,一个普通人的信念无声地坍塌了。

    没人想再别康桥,只希望这康桥别再沉默!

    点个「在看」,让声音汇聚,让细线拧成拽不断的麻绳。

    我要为这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实百姓,发出一声诘问:

    那些黑心的开发商,枕在百姓的血汗钱上,你们真的能睡个好觉吗?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